微信二维码登录
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
已有账号,使用账号密码登录账号密码登录
新用户请使用 微信登录 创建账号
请绑定手机
金媛善女士拼布作品《百花争艳》局部
项目背景:
世代母女传承的手工技艺,我们称其为“母亲的艺术”。
中国女红文化历史底蕴极为深厚。早在“男耕女织”时代,女性就开始从事女红活动:包括纺织、浆染、缝纫、刺绣、鞋帽、编结、剪花、面花和玩具九大类。女性凭借生命热忱、真诚无功利之心,从中逐渐发展出独有的女红文化,传承上下五千年。
家庭一直以来都是女红传承的重要场景。 女性通过不求回报的女红劳作,为孩子、丈夫、长辈缝制衣物、被子等生活用品,以物传情,传递对家人的爱。年轻一代对文化遗产充满向往。母亲的女红,是他们传承民族文化的宝库。
代代相传的创造性过程是女红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。这是一个动态的、互动的过程,通过这个过程,遗产不断被再创造。
金媛善女士作《精彩的拼布》主题演讲,分享拼布人生。
女红参与者的感受:
2021年7月,在项目试营运阶段,我们邀请拼布艺术家金媛善女士、北京服装学院潘海音女士,在濮院镇开展公益公开课,当地20余名女性参加。
老师们通过主题拼布讲座与作品讲解,为参与者介绍中国传统女红的文化记忆、以及传统技法在老师日常拼布物件中的创新应用。在三天的工作坊中,每位参与者都完成了茶席缝制的练习,并热烈探讨女红的新时代价值:
它是一种社会活动。女性聚在一起拼布,把生活的喜怒哀乐都走进了针线里。
现场有两位喜欢戏剧的学员,一边做针线一边唱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。
它是一种传承。母亲的手缝,给下一代机会,观摩女红这一活态的文化遗产,并参与其中。这将给他们注入文化自信。
因为暑假,有的学员是带着孩子来的。三个八九岁的小朋友聚在一起,不吵不闹,好奇的小脑袋围着老师,从学习穿针、打结开始,求着老师学习制作小南瓜。
它是环保、可持续的生活方式。老师展示的环保补丁启发学员利用零碎布料改造旧衣。
公益课两天后,学员将旧T恤改造后的图片展示在女红群中。
它提供了动手、歇心的机会。现代社会,人们通过机器完成几乎所有工作已经现有动手的机会。手缝给学员们的体验是:心歇下来了,思虑融化在一个个针脚里。
它让普通平凡的女性获得家庭和社会的认可。现代女性每天在家庭无偿照料工作上花费的时间是男性的2.5倍,这份隐形的付出很少得到认可。女红给女性机会挖掘自身才华,融入家庭生活,获得家庭、社会的认可。
项目计划
通过项目调查、试运营,我们认为,女红文化可以成为家庭、社群交流的纽带,而家庭与社群也将成为中国女红文化传承的枢纽。
2021年9月,浙江香海慈善基金会正式设立 “母亲的艺术·女红项目”,旨在弘扬传统女红文化,培养女红传承人,帮助现代女性充分挖掘自身才华和精神力量的同时,实现中国传统女红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执行方法
邀请中国女红文化代表人物,以工作坊的形式,言传身教,传授女红精神与艺术技巧。
项目首先邀请到拼布艺术家金媛善女士、北京服装学院潘海音女士,计划用1.5年时间,完成以下目标:
主目标:
培养12位女红传承人,让困境女性得到发展。
次目标:
1. 形成教育类与非教育类女红课程体系,包括课程教案、材料包、师资;
2. 形成女红社群;
3. 孵化一家女红产品公益店铺;
4. 将女红课程及活动推广到各地残联;将女红课程及活动推广到乡村妇联,并通过妇联挖掘当地的女红文化。